十二五是哪几年,十二五期间是指哪几年“十二五”是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时间段为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有哪些?“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涵盖了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保..
13297143156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4-11-24 热度:46
十二五是哪几年,十二五期间是指哪几年
“十二五”是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时间段为2011年至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有哪些?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涵盖了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
4、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5、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科技教育: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7、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
9、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成就。
主要成就
1、经济总量: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
2、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4、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
2、科技教育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2%。科技创新惠及民生,社会公益领域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3、信息化建设:广播电视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亚太地区。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4、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网规模扩大,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
5、科技创新成就:在航空航天、移动通信技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数控机床、新药创制、油气开发、核电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跨越和突破。
6、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21.66%,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人民生活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5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减少。
8、改革开放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拓展。
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长远影响?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长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二五”规划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了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转变旨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居民消费率,增加服务业比重,并促进城镇化进程。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成功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规划中提出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将“中国制造”更多变成“中国创造”。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十二五”规划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此外,启动了国民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
规划强调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等目标。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还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塑造全球经济格局。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体来看,“十二五”规划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是什么?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主要挑战
1、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 全球经济增速减缓,需求结构变化,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速相对减缓。
2、对外经贸摩擦与矛盾:
- 贸易摩擦高发期,我国市场份额提高导致与贸易伙伴矛盾尖锐。
- 气候问题对我国经济贸易带来新挑战,如发达国家可能采取的碳关税等边境措施。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
-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 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问题、资本泡沫膨胀、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风险加剧。
4、社会民生问题:
- 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 社会凝聚力下降,环境污染成为突出的问题。
5、金融发展滞后:
- 金融发展滞后,国际货币体系动荡。
应对措施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在“十二五”时期,中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重点和措施来应对挑战,促进对外开放。
- 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2、可持续外贸发展战略:
- 推动可持续外贸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
十二五规划与之前五年规划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与之前的五年规划相比,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和变化:
“十二五”规划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淡化GDP增长指标。这表明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更加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提出了八项重点政策,包括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文化繁荣、深化中华民族共同祖国的建设合作以及强化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些政策重点关注服务业、文化产业振兴、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公共服务权利改善等方面。
“十二五”规划首次正式纳入了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并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的比重。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并试图通过绿色采购等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延续了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相结合的思路,重点关注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这种做法旨在通过设定具体的约束性目标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
“十二五”规划强调了地方层面的能力建设对改善成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建立跨项目资金池、改革政府机构的能力建设工作、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计划项目的透明度和效率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在实施国家政策时的能力和效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五年规划编制也更加注重以约束性指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治理、资源环境等指标,并要求多规融合。
十二五是哪几年,十二五期间是指哪几年“十二五”是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时间段为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有哪些?“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成就涵盖了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保...